法航飞机掉下来了,里面又有华为的人,上次好像是在肯尼亚飞机失事就有他们的人。低概率事件有时是种必然。
华为和空难的高度相关似乎表现了他们国际化进程的加速,而此次一名员工独自从巴西飞巴黎,也许还能让我们管窥其国际化进程的艰难,至少不会是像本溪钢铁那样组成浩浩荡荡的考察团。华为这家绝少接受采访的公司在如何对待自己的外派员工?
实际上,华为对自己的人才向来不吝啬,今年年初,他们就曾开出200~300万的年薪,招聘人力资源构架师。据说两年前,华为的海外员工每月有6000元的月收入,根据当地条件恶劣程度每天还享有300-500元左右的补贴,年底还有一次性分红,一年下来,即使是进公司两三年的员工也可以获得20多万元,而如果在本部按部就班发展,三年工作经验也就有10万元的年收入。人道地猜测,这次失踪的华为27岁员工很可能还没有成立家庭,甚至他可能没有交女朋友,因为他不具备时间和条件。
外派对年轻人来说永远是种诱惑,一方面异国他乡的风土可以让人在年轻时就获得更有趣的生命体验,并且似乎更容易创造业绩,成为封疆大吏;另一方面这些人又要在背负工作压力的同时背负精神上的孤独和更多情感牵挂。而这种类似“基层锻炼”式的员工回到本部是否有更好的发展、更快的提升则是个未知数。当初和他同时进公司的人已经在当地部门积累了良好的工作习惯和人脉关系,飞回来的鸟赶超常驻老员工不仅需要体力、精力、时间上更多的付出,甚至还必须有足够高的EQ,IQ。而留在当地又是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3年也好,5年也罢,中国人安土重迁落叶归根的思想迟早要慢慢降临在这些奔三、奔四人群的脑海中。难道你真想娶个肯尼亚、赞比亚的黑女人结婚,而且置花白老人于不顾?
走国际化路的公司太多,面对散落的外派员工,并不是去旅游度假享清福,他们真的需要HR为他们提供更多保障更多体贴。除了物质的,还有情感的,最重要的是他们的生命安全。
文章来源: 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