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派的感受


外派一族生存能力最强,生命力最旺盛,

学会跨文化的视野分析问题,形成一些独特的品格,

由此也积累了一笔丰厚的精神财富。

我所在的公司,是一家跨国企业,有很多干部被派往远离总公司,远离亲人的地方工作,我就是其中之一。

被总公司派到深圳之后,就有了一种虽在闹市中却远离人群的感觉,又觉着还没有学会游泳就给丢进了大海里边。凭着一股劲总算没有沉底,其间的感受,无法一一细讲,倒是对

离家的日子一有了一番体验。

所谓的人地生疏,语言不通,是每一个外派干部都会面临的困难。而在一个完全陌生的地方,从事完全陌生的工作,在最初的日子里就有一种被吊起来的味道:不着边际也,因为

远离总部,远离亲人和朋友,甚至没有可以交流的对象,你得完全地靠自己,从抱着产品一次次地登门拜访,一次次地遭到拒绝,到还没闹清报社是在市政府的左边还是右边,就得为

自己的分公司找一个合适的办公室,然后是招聘人马、进货,然后是销售、财务……到后来,客户逐渐地增加,获得同行的认可,销量居然还名列各分公司前茅,其间的历程,不是

“艰辛”二字可容纳得下,其间的收获,也不只是有“欣喜”二字所能包涵。

从沟通到信任

除了你必须学会独立作战之外,有一件事也相当重要。常说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然而外派干部终归是这一家公司的外派干部,总公司是远在台湾、美国、上海,然而派出去的目的是为这一家公司开拓一片疆域,所以忠实地执行总部的意旨,根据当地情况来推展业务。虽说现在的通讯十分发达,然而即便面对面都会有沟通的障碍,何况身处异地?所以报告工

作,沟通能力又显得至关重要。你得设法让上司了解你所处“战区”的战况,据此,制定规划,计划呈核,然后去推动。

另外是信任问题。因为你的一言一行都在总公司控制之下,那么一种文化是:当没有事实证明你不值得信任之前,你都是应该被信任的;另一种文化却是:当你做了100件值得信任的事情之后,你的第101件事还有可能是不值得信任的。你处在何种文化之中呢?端看公司是哪一种类型了。也许华人文化会更多地倾向于后者。外派干部为了更好地工作,就须

由自己来建立起总公司对自己的信任。须知,没有信任就没有授权,没有授权,就不只无事可做,或者有事做不了。信任是自己建立的,不是上头给的。如果没有遇上多疑的上司是走运,这里好象存在着一个圈圈。

忠孝难以两全

讨论的最多的,大概是值不值得。就是那个很古老的问题:忠孝难以两全。因为公司的需要,被派往异地工作,就得离开亲人,远离父母和妻儿老小。携家眷同行是极少的例外。

在我的公司,有很多外派干部,从台湾派往美国、香港、日本、上海、厦门。有的本来不是厦门的人,应聘到厦门已是背井离乡,又再被派往异地。初到一地时的孤单如果可能忍受的话,不能照顾家人的欠疚,则会时时牵扯着你的心力。当在本地干部讨论外派干部的高

薪时,他的心中在掂量,牺牲的与得到的相比,天平会倾向哪边?就是说,这是否值得?因此,仔细研究有关资料会发现,外派干部的流动率是相当高的。毕竟人生的目的挣钱不是最高境界,而付出过多的情感去追求事业的成就感,在现代人多元的价值观中也不一定成为首选。这里,存在着的也许是某种无奈。

不知家安何处

对于个人生活的安排如我者,还出现一点尴尬。外派的生活令我的休假并不能名副其实。公司外派人员的休假相当优惠,一年四次双飞。以前是单纯的休假,就是回乡下那个家,

尽管也是不方便,但一夜火车加半天汽车,就看到家中的母亲了。而现在,还得先加上飞机,然后再接着折腾。如果加上回总公司述职,那么休假,就有一半时间在路上了。而今我的户口在福州的原单位,几千册书在那儿大概着了虫,想起时就心疼。妈妈在老家,总公司在厦门,我的直接上司市场总部在上海,工作却在深圳。思前想后,竟好象在哪儿都找不到家的感觉了。几年过去了,亦不知该在何处定居安家。

也许,这就是外派的代价?然而跨国公司干部外派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也许,我们可以从中学到很多。我的董事长说,中国是培养跨国公司人才的最好课堂,因为中国

实在太大了。在外派工作中,我们学会了先克服水土不服,再求生存,求发展、学会了与不同的人相处,学会了以跨文化的视野分析问题,处理问题,成为生存能力最强生命力最旺盛

的一族。由此也积累了个人精神生活中一笔丰厚的财富。

新的挑战充满诱惑

今年,公司又打算把我调往上海,我有点休。因为好不容易刚把自己弄得自在点了,又得重来。但新的挑战一如既往,充满着诱惑,令我“蠢蠢欲动”。不知从哪儿道听途说的,P&G公司的高级经理人都得是单身,否则无法“外派”,无法适应全球性跨国企业对干部不断移动工作的需求。我曾写过一篇散文《蒲公英·河柳·红树林》,意寓外派干部似蒲公英的飘荡,却能象河柳一样扎根,抵挡风沙,又如红树林般终成气候。作为平凡人一族的外派干部,或者真的必须有一些独特的品格,或者形成一些独特的品格,我无法深人了解。但这一定是一个很有意思的文化现象。

文章来源: 特区企业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