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大脑语言区与老外不同

现在很多中国人学了多年英语,考试分数可能很高,却一句英语都说不利索,大家称为“哑巴英语”。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对于这一问题,专家们提出了各种观点。比较一致的看法是,我们之所以没有学成英语,是因为我们用学习中文的方法学习它。那么,为什么用学习中文的方法就不能学好英语呢?这个问题的答案终于被揭开。

学习外语需要掌握多少词汇?

学习一门外语到底需要掌握多少词汇啊?相信大多数的外语学习者都会考虑这个问题。我们拿世界上最通用的英语来举例,在韦氏字典上词汇共有四十五万个,牛津字典上有五十万个,英国伯明汉大学曾编纂的单词集有两千万个。所以说英语的单词量还是很巨大的。那一般的英语为母语的人掌握多少词汇量呢?

学习外语不要成为“哑巴”

著名语言学家Greg Thomson曾经说过:“外语学习是如此之复杂,以至于没有人能说清楚;但掌握语言的过程又是如此之简单,以至于不需要说清楚。” 探讨外语学习是件非常复杂的事,我们还是决定先从简单入手,分析一下“哑巴外语”这个非常明显的现象吧。

外语学习的三个阶段

一门语言的新词一开始看起来很奇怪,彼此之间很相似,容易让人混淆。然而,通过反复阅读简单文章,其中的常见词经常出现在不同的上下文中,这些词汇最终开始在大脑中扎根。可以把新词及短语同听过的有这些词的片段联系起来。将一个词或短语联系的越多,就越容易记住。最开始不必担心发音问题,一旦大脑在分辨发音方面变得更好,继续学习将更加容易。

外语听说不分家

外语的听说能力不应该分家。口语提高了,听力自然也会提高;但若是听力不过关,同样会影响到口语水平的发展。所以大家可以运用听说结合的训练方法。